(十二)惊风:[评按]

2015-10-24  1323  来源: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十二)惊风:[评按]

【评按】惊风为儿科四大证之一,以肢体频搐,意识不清为其主症。临床以外感风寒,风热等时邪,或肝盛,脾虚等为惊风的主要发病因素。其病理多有内蕴痰热,风痰窜络,或现邪陷心包、蒙蔽清窍之征。急惊多实证,以急性传染性热病最为常见;慢惊多虚证,多见于吐下后或久病患儿。当分析不同的病因、病理予以辨证治疗。

例一急惊而有阳明经腑实热,董氏先用大承气汤以急下存阴:次用白虎汤加味以透阳明热邪。前后均配合紫雪丹,功能清解热毒。经治后患者腑气通行,热势顿解,神志即清,胃气得苏。此案复诊宗法余师愚,余氏指出“石膏性寒,大清胃热,味淡 而薄,能表肌解热;体沉而降,能泄其实热;热疫投之,无不获效”,诚属经验之谈。

例二急惊,西医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中医辨证为湿热壅滞肠内,卫气不宣,外邪乘虚内陷,内外风火交煽。由于因循失治,病邪入营并上犯心包,致使肝风内动,神志不清,反复抽搐,故以清热熄风、豁痰醒神为主要治法。此案在选方用药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颇不同于传统常规治法。

例三为痰热惊风(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兼有积滞化热。治当清热导滞;由于服药后患儿有虚风、肝木乘土见症,故复诊改用柔肝熄风、滋水和血之剂,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后又参入定风法痰通滞、 清燥润肺定喘及清下之法。立方既有层次,又县法度,在治法的灵动方面,给人以启发。

例四、例五原案均名“慢脾风”,按此病名出自《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实亦属慢惊范畴。《医宗金鉴》谓,“慢脾风一证,多缘吐泻既久,脾气大伤,以致土虚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强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风”。

例四亦属脾肾虚寒,真阳外越,临床表现为假实热,真虚寒,其中冷汗、便溏、唇凉、露晴和纹红是虚寒的实质反映。李氏右归、异功二方加减以温阳益肾、健中敛汗,调和营卫而诸症自平,后以甘温扶脾元而愈。案明方妥。

例五为脾阳衰微(西医诊断为单纯性消 化不良并脱水),法当助阳解表,温化寒湿。治疗的重点是通过温其中而回其阳。患儿临床虽见烦躁,实为阴躁,不可误为阳热。如辨证不细,误投寒凉将祸不旋踵。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