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内伤发热(低热)

2015-10-24  1355  来源: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三)内伤发热(低热)

例一黄xX,女,39岁。初诊日期:1976年11月6日。今年“五一”节后受凉得病,寒热往来,热度在38oC以上,以后服药热度下降,但始终未退净,半年来每天低热

(37。2℃~37。3℃),鼻干而塞,口干怕冷,到后半夜烦热不得眠,面赤,头及手足出汗而全身无汗,口渴欲饮 ,咳嗽痰多如自沫,大便秘结,脉迟细,舌色尚正,中心苔黄,舌边起滤泡。辨证:寒邪失于汗解,寒郁化热,邪在气分留恋。外感之病,非骨蒸潮热也。治法。表里双解,仿防风通圣散法。方药:柴胡4。5克黄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12克焦山栀9克淡豆豉9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鱼腥草30克赤白芍各9克炒枳壳9克制大黄9克姜半夏12克a剂。

11月1日

诊:服药后得畅汗,大便亦畅通,已不怕冷,口干亦减,痰巳减少,尚觉鼻干,右颈部有肿胀感。除邪务尽,仍以原法,方药如下:柴胡4。5克葛根9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淡豆豉9克制大黄9克赤白芍各9克炒枳壳9克姜半夏9克鱼腥草30克杏仁9克夏枯草9克生甘草3克

11月14日

三诊:外邪已解,低热已不复作。……随访病人此后低热不再发作,逐渐恢复健康,并上班工作。(金寿山主治,吴杰等整理:高热、低热,《新中医))227,1979)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