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2016-01-04  1196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熊胆草、血风草、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土黄连、香茶菜、山熊胆、黄汁草
汉语拼音
xi huang cao
英文名
Linearstripe Rabdosia Herb
药材基原
为唇形科植物溪草和线纹香茶菜的全草。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采收和储藏
每年可采收2-3次,第1次约在栽后3个月收割,第2次在第1次收割后约75d进行,第3次在冬前收割,割后晒即可,每11hm2产干草3750kg左右。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剂型
药理作用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
药物配伍
药性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
主治
湿热黄疽;胆囊炎;泄泻;疮肿;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搽。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