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

2015-12-22  1339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水花、白浮石、海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
汉语拼音
fu shi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浮石。
资源分布
分布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浮石多附着在海岸边,用镐刨下,清水泡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1.浮石《寿世保元》:“研,水飞。”《成方切用》:“去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捣碎。生用以清肺化痰为主。 2.煅浮石《药品辨义》:“火煅为粉。”《得配本草》:“煅研,水飞过用。” 3.《增广验方新编》:“煅存性。”现行,取净浮石,置适宜的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煅后质脆,易于粉碎和煎出,以软坚散结为主。 饮片性状:浮石参见“药材鉴别”项。煅浮石形如浮石,多粉状,暗灰色,质酥脆而易碎。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剂型
药理作用
药物配伍
1.用于痰热咳喘,痰稠难出。浮石寒能清肺降火,咸能软坚化痰,常与胆星、贝母、陈皮等同用,益增清热化痰之效,如《景岳全书》清膈煎。 2.若肝火灼肺,肺络受伤,咳嗽痰中带血,痰质浓稠难出,常与青黛、瓜蒌仁、炒山栀同用,以泻肝清肺,化痰止血,如《丹溪心法》咳血方。 3.用于小便淋沥涩痛。浮石入肺清热而清水之上源,以通调水道,故治诸淋。可单味研末生甘草煎汤调下,如《直指方》海金散。若湿热伤络,小便涩痛,尿中有血者,常与小蓟、蒲黄、木通等同用,以通淋止血。若湿热久蕴,形成砂淋者,常与海金沙、石韦、金钱草等同用,以清利湿热,排石通淋。 4. 用于瘿瘤瘰疬。浮石味咸,有软坚痰散结之效。治瘿瘤,常与昆布、海藻等同用,以软坚消瘿。若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玄参、连翘、贝母等同用,益增清肝火、化痰软坚之功。 此外,治目翳,可用浮石水飞点眼。《得配本草》:“得牙皂,治老痰横结;得通草,治疝气茎痛;得鲫鱼胆,治膈消;得金银花,治疳疮。”
药性
咸;寒;无毒
归经
肺;肾;肝;大肠经
功效
清肺火;化老痰;利水通淋;软坚散结
主治
痰热壅肺;咳喘痰稠难咯;小便淋沥涩痛;瘿瘤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飞后吹耳或点眼。
用药禁忌
虚寒咳嗽患者禁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