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一篇-闲话“胰腺炎”

2015-06-26  1791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医话一篇----闲话“胰腺炎”

昨天一妇女来看病,带来一个西瓜,说是我曾为她的父亲治好了“胰腺炎”,表示感谢(她是老人的大女儿)。一开始我竟没了印象,后来说了她父亲的病情,又回忆了一下,终于想了起来,原来是数月之前曾为他的父亲开过一次处方,服药后当天没有明显的效果,病人又艰于服药,所以就没再处方,之后没有了消息,还以为此人早就“没”了呢。

就回忆所及,简述于次,病人76岁,偶因饮食不慎,得急性胰腺炎,后又多日大便不通,时时恶心欲吐,医院说有肠梗阻,曾用甘油灌肠而仍不通。因二女儿是县医院医生,故一直在该院由女儿和同事治疗约半月,除常规药物消炎输液外,又在鼻中插入胃管,连接着一个“精致”的小金属盒,放在胸腹侧做胃肠减压。曾考虑手术,因体弱年高,不敢尝试而罢。

病情日重,全家焦急,老人对鼻中插管,感到十分“难受”,深恶痛绝,宁死也要“拿”下来,大女儿听邻居劝说,故来找我商治。经我要求,大女儿用车载老人来到我的诊所,见症基本同上,身体较虚,但说话和精神尚可。老人说从来不喜服中药。我说:我是中医,您不服中药就不用来找我了。女儿劝他说,服了中药就能把鼻中的管子去掉,这才答应。

处方:金铃泻肝汤和增液汤,大承气汤加参。

另配合:鸡蛋清加卤水,腹部按摩法(见拙著《杏林集叶》)

次晨,其大女儿来说,大便仍未通,问我再用何法。考虑老人病情危重,婉言谢绝,未再处方。

补记:大女儿说,回去后老人大便即通,泻下大便并黑绿水,诸症稍愈,但之后三天又无大便,并小便也不通,经由其妹妹(是县医院医生)导尿处理,并邻居出偏方,用花生油烧开后,服约半斤,从此二便通利,病情逐渐痊愈。

引用一点西医的论述,急性胰腺炎在农村基层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据说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其中80%以上的病人病情较轻,即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经非手术治愈,基本上是一种内科病。10%左右的病人属于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的炎症已非可逆性或自限性,常须手术治疗,应视为外科病。由于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较前深入,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更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外科医生很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因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达30%~60%,且易发生各种严重合并症,故对医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在界湖镇医院时,刚到,看病的人寥寥无几,正巧院中成立结石科,院长让我配合结石科医生工作。

一日,有一老年妇女。年75岁,病胆结石数年,经常复发,看到医院治结石的广告,特来想通过碎石治疗其胆结石。但结石科的医生因其年事已高,病人又正值病情发作,不愿涉险。嘱我用中药为其先治,余用三金四逆六君汤加减,服后痛止而“愈”。

时隔二月后,有夫妻二人来,言其岳母病重,想请我出诊,因距县城太远(在乡镇),本不想去,怎奈二人说他的母亲原来曾服过我的药,效果如何如何好,今次病危,非我去看不可(奉承话),原来患者就是上面说的这位老年妇女。

老人除有胆结石病外,无其它病,身体还算“硬朗”。服我的中药后,上腹痛再未发生过。因不再痛,就把治病的事搁置了下来。闲居无事,静则思动。正值春季来临,莺飞草长,万物葱茏。榆树也开始发芽,长出了“榆钱”(嫩的果荚)。原来这山东,有用“榆钱”加豆面炒吃的“传统习惯”,特别是乡村中的老年人,往往要吃个新鲜,于是就弄来这东西做着吃了。谁知吃后夜间就病了,上腹痛剧烈,本以为还是胆结石作崇,入院后竟诊为急性胰腺炎了。住院约20天,病情日重一日,病人渐入昏迷状态,于是出院回家。二三日后仍是这样昏昏迷迷,出于无奈,来请我诊治。

至其家,见病人仰卧在床,全无知觉。鼻内插管,小金属盒连置于胸侧。呼吸似有似无,视瞳孔,目光浑浊,眼目不眨,全身高度浮肿,尤以下肢为重,按之凹陷不起,身体尚温,四肢厥逆(冷至肘膝),脉来沉细无力,三五不调。

以我的能力,已是回天乏术。夫妻二人坚请我出方,我说,不是我不想治,实在是病已至此,回天无力,当前唯一的方法,在于“留人”治病,留人之法,在于“强心”。如能服药,则大剂中药,真武、四逆,或希冀其万一。然此时已不能下咽,只能望药兴叹。除此而外,可用西药“西地兰”静点,如心脉重振,或可再图。于是去买西地兰,乡镇医院说没有,我即归。

多日后再见其婿,说当天下午在界湖买到了西地兰,但当地的乡村医生说从来没用过此药,推辞不敢为之注射。又一日,去世。

急性胰腺炎,我在农村基层也是经常遇到的病,其实中医诊治此病,你只要知其为急性上腹痛也就可以了,它和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的急性发作期都属于急性上腹痛,只要病机相同,病人体气尚可,用中药治之,可用相同的方剂。我治此病,习惯用金铃泻肝汤(方见拙著《杏林集叶》53页)为基础方,据病人病情加味,一泻而愈者,正不在少数。因而常视西医治胰腺炎的“大手笔”为“捉蛤蟆摆虎阵”,甚无谓也。

有不少的急性病,中医的治疗方法优于西医,病人不懂,自然认为急病而不用中医,西医又十分自恃,不屑与中医为伍。等到病入膏肓时,才想起中国还有个中医。

中医,难矣。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