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黄

2016-01-03  1333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唐大黄、台黄、土大黄、峪黄、籽黄、北大黄、大黄、格西古讷、野大黄、酸酸草、黄古 卵子、苦大黄、华北大黄、祁黄、庄黄
汉语拼音
shan da huang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的根及根茎。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湖北等地。
采收和储藏
秋季采挖,切片,晒干。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剂型
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本品水提取物有较强的抗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作用,作用强度超过三种正品大黄及其他非正品大黄。其所含食用大黄甙(即上大黄甙)也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1]。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品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30mg/ml[2]。
3.其他作用本品无致泻作用[3],本品所含蒽醌类成分
药物配伍
药性
苦;性寒
归经
胃;大肠经
功效
泻热解毒;凉血行瘀
主治
湿热黄疸;痢疾;经闭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痈肿疔毒;口舌糜烂;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体虚及胎前、产后忌用。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