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这样学习中医(3)

2015-01-25  144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3.关于中医四大经典 我们学习中医药学最基础的理论均来自于中医的经典著作,这是中医药学术核心内容的渊薮,并已成系统。后世只能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建树,使其不断发展,趋于完善。脱离中医经典著作核心理论的学术创新,即使颇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以称为任何医学,但不可以称为中医药学。

根据中医教育与学术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医四大经典基本定位,即《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匱要略》、《温病条辨》。其实过去四大经典的选择是有不同见解的,如对《难经》(强调医学理论经典)、《神农本草经》(中药著作的源头,也确实代本草著作均以该书为基础扩编)都曾考虑到过。但我认为目前的定位是合理的:学习《黄帝内经》重在中医学的思想方法、基本理论及防治疾病的原则、方法;《伤寒论》、《金匮要略》强化辨证论治,列举疾病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理、法、方、药运用;《温病条辨》列举温热病在辨证论治指导下,细化方、药应用的方法。可以说《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温病条辨》旱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对中医药学的有所补充、有所建树,使其发展的。

所以我认为学习中医药学,四大经典是入门之学,非常重要。但四大经典是不是字字珠玑,必须兼收并蓄呢?当然不是。后三部经典产生的本身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它们是对《黄帝内经》部分重要内容的提炼,是合理的发挥。现代规定四部经典,就期望以后有第五部、第六部中医典籍的出现《在我心目中全国中医二版教材就是第五部经典,我们可以想象倘若没有这部经典,现代人能系统学习中医吗?)。

四部经典特别是《黄帝内经》,其思想方法和基本理论,防治原则内容比较多,由于问世的年代古远,不可能全部适用于现代,需要继承,也需要扬弃。其实现在的中医院校讲义特别是二版教材以来多次的修订就是继承与扬弃的过程,其中《中医学基础》内容更是对四部经典做了适应现代知识环境的系统化分解。

毕其一生钻研某部典籍并有所发明,对中医学发扬有所贡献的学者是值得尊重的,但这是极少数学者的功课,而且不是每个中医学者都能胜任的,而且从中医药学的总体发展来看也不必要。我认为目前中医界需要大批中医临床家,故学习中医对四大经典应当“学而时习之”,但又不能停留在四大经典。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目前的中医教育确实存在这一倾向,不是吗,大学是必修课理所当然,可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仍然还设为基础课,我就觉得不太妥当了。我们是希望所培养的对象绝大多数成为中医临床家,这也关系到将来中医自身的生命力。对于学生掌握历代医家对四部经典研究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更多的中医药学营养,以备将来的临床需要,过多的精力投入在基础理论渊源的探索中,必定会影响预期的培养目标。不错我们熟知的很多疗效卓著的中医临床家都熟读四大经典,并以此为荣,但他们大多除各有师承外,更重要的是对历代医书广泛涉猎,而并不局限于四大经典,所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视野开阔了,临床思路自然也就开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