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与抓药的渊源关系

2016-01-05  1287  来源: 

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事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有了药方,就要到药店去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见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假使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

因为采的药材许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不少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提起抓药,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常常外出行医采药,不论走到哪里,只需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不少。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患者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多少,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患者到药店买药时,有的地方仍叫抓药。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储藏放置各种药材。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