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整糟糕的心态

2015-03-08  1484  来源:生命时报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遇到不愉快的事,谁都难免跟别人发生争吵或因某些事情感到沮丧,让我们的心情变得糟糕。如何面对糟糕的心情,化解掉外界给予的不快,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在心理治疗中,有一种“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糟糕的心态。今天给广大朋友讲讲如何用“认知行为”法来让自己更快乐。

许多不愉快是自找的

每个人的心态都可能会发生波动。有些源于前面说的外因,但也不乏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忧虑。拿心理障碍里比较常见的社交恐怖为例。比方说单位要组织一次演讲活动,有些人就会非常紧张、出虚汗,觉得自己没法在这样的地方待下去。还有人跟异性交往时会脸红,心跳、呼吸加快,没法好好交流。这就是自己心里想太多。

跟一群人或某个不太熟悉的人交流时,我们往往在一开始都会紧张、拘束,但随着交流的进行,就会慢慢减弱。但有的人此时可能会想,我万一忘词怎么办,多丢人啊;她如果拒绝我可咋办。总是预设一些并不一定真正发生的坏事,就容易影响自己的心态,甚至影响正常社交。

反过来,一些真正由负面事件引起的坏心态,也不一定就是客观的。比如同学放音乐非常响,有的人就会想:“我如果让他调低音量,他可能会觉得我事多,甚至吵起来。”这样的假设自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容易把坏情绪留给自己。但如果没有这么多假设,好好跟同学说,兴许事情就能轻易解决。

认知歪曲诱发心理病

为什么同样的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情绪反应呢?我们再举一个小例子。比如一个人睡前忘了给手机充电,结果早上闹钟没有响,迟到了,弄得他很懊恼。来到单位,刚出电梯,就撞到一个端着咖啡的人,给弄了一身咖啡。这时,他可能会想“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一定要谨慎点,别再出什么差错”。但人往往是越紧张,工作中就越容易出错。结果他真的出了错,被领导批了一通。这时他可能会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归结到手机没充电上。

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到,这个当事人把自己的问题给夸大了。每个人都会有不顺的时候,但他把这种不顺归结为自己倒霉,甚至归结到手机上,这是一种认知歪曲表现。如果这种认知歪曲泛化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就可能出现抑郁。

认知行为疗法调整心态

可以说,正是认知方式上的差异,让一些人“自找”不快。此时可以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治疗。还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比如有一个女孩,父母对其不够关心,她体会不到父母的爱,长大后就可能在交往中做出这样的预设——我是不受欢迎的人,大家都不可能对我好,从而自暴自弃。从这个案例,我们能看到,一个人出现认知歪曲多半跟他幼时的经历有关。

如果我们有机会让她发现,其实并非没人爱她,就能改变她的状态。此时,心理医生就可以给她做一个整体心理评估,了解她精神状态,然后就有针对性地做认知行为治疗。每次跟她聊具体的事,采取自我暴露技术。比如,我昨天跟同事遇上,他没理我。我当时心里很不舒服,觉得他肯定对我有意见。后来得知,他被领导批评了,所以心不在焉。通过交流让当事人改变认知行为方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随后,我们可以从行为的角度做一些改变。比如社交恐怖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试着一点点地跟人接触,去练习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慢慢地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从而逐渐改变自己的状态,让自己活得更快乐。▲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