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疔疮:[评按]

2015-10-24  1381  来源: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四)疔疮:[评按]

【评按】疔疮以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状而命名。多由感染风邪火毒所致。《内经》并指出“膏梁之变”是疔疮的发病因素之一。根据其发于体表的不同部位,各目纷繁。疔疮发病急、变化快,初起如粟状,继则焮红发热,肿势渐增,疼痛剧烈,甚者疔毒走黄。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大法。

例一名“托盘疔”,即“掌心毒”之“未老白头,木痛而痒者”(见清·邹五峰《外科真诠》)。赵氏用五味消毒饮之银花、公英、地丁,配合黄芩、赤芍、酒军以清热解毒;苦参、六一散、桑枝、鸡血藤以除湿通络。后参入活血、透脓、化 湿等品,心思灵巧,方具新意。例二为下颔部疔疮,其治亦重在清热解毒,配合紫雪者,防毒热内陷心包,“拔毒膏”为吴氏自订经验方,适应于一切痈疔、火毒、恶疮初期脓未成或脓液不易排出者,功能托毒排脓;六合丹为吴氏师传秘方,治痈、疖、疔毒以及一切疮疡阳证,功能清解、敛毒。例三、例四属疔毒走黄、败血症,症势凶险,按其疔毒所生部位,二例均名锁口疔。例三除疔毒走黄、败血症外,并有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故采取中西医结合救治,疏方为五味消毒饮加减方,配合紫雪丹及局部外用药大致与例二同,而在主辅药的配合应用方面,则根据具体症情的 不同,各有特色。例四高热昏迷,毒陷心包。治以清热解毒、清心开窍为大法,配合外敷、针刺,发挥综合疗能,其效益彰。按例四之治,解毒尤重于清热,许氏于疔毒内陷心包,吸取温热病中“温邪逆传心包”治法,治疗方药中用紫雪、安宫牛黄丸,此为“异病同治”,是祖国医学学术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疔毒走黄之治,清·赵濂《医门补要》主张用五味消毒饮加没药、牡蛎粉、牛子、皂角刺、僵蚕、草河车诸味,一qAq一另加绿豆(约30克)包煎为引。我们过去在临床上亦曾试用(一天服两剂,每隔4小时服一次),对于早期患者确有良效,特别是对一些 青、链霉素过敏或无效的病例,不妨试服。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