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为水之上源的临床运用

2015-06-26  17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从中可以见到,肺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后世据此而悟出:“肺为水之上源”之说,从而也说明了,肺在最上层据高位,人体的代谢功能与肺气的正常功能(主要要是肃降,宣发功能)有着致观重要关系。所以对此有必要认真了解,学习,认识肺的这一生理功能的病理改变,对指导临床实践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的含义

可以从以下四点说明“肺为水之上源”,即肺为正常功能为水液代谢。

脏腑整体观

肺为五脏六腑最上层,称肺为华盖,肾与膀胱又是直接参与水源代谢的脏器,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相互联动的关系,肺脏即是水源代谢的上源了。

三焦畅通观

肺在上、中、下三焦最上层,三焦的通畅,如同一根两头通气的水管,水管装满水,必须在上下通气的基础上,才会使得水液从下流出。当将上口封闭时,势必水液停止流动而闭塞,这水之上源,即在此道理之中了。

五行生克观

肺为五脏之一属金,肾脏又是主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属水,金、水又是相生的母子关系。当肺金出现病理变化。即会导致金不生水,水脏肾受到影响,势必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这又是“肺为水之上源”的道理之一。

临床治验观

临床经常提及的提壶揭盖治疗水肿、淋证、癃闭等症,笔者也经常应用提壶盖盖法,治疗小便失禁、遗尿,都充分说明了“肺为水之上源”这一理论的真实可靠性。这正如现代著名中医秦亮甫先生,对治疗小便不禁之魏某治验案中的按语说“治水必先治气,治肾必先治肺的观点,临床验之,屡屡见效”。

验案介绍

冯某某,女,51岁,回族。北京市某饮食公司退休职工。2012年6月8日就诊。

遗尿13年,近3年加剧,患者自述有遗尿史13年,在京城多家大医院检查,均未查出器质性病变,几经中西治疗,还经过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治疗,并说中药用的多是补肾法、壮阳法,针灸推拿以膀胱经、督脉为主,但终未见效。

诊时仍遗尿以下午及夜间为重,如走路快或跑步尿会自行流出,如大声说话或咳嗽也会尿自行流出,所以每日阴部必带用卫生巾,每日换五至八个。平时即便是炎热夏天也不易汗出,但周身怕冷,时有心悸不安,气短无力,月经周期正常,行经9~12天,量多色正常,大便正常。

此为肺气亏虚,膀胱失约,治以补敛肺气,固摄膀胱。

处方: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当归12克,山药20克,炒白术15克,诃子肉12克。日1剂,水煎服,7剂。

2012年6月15日:服药7剂,遗尿减去大半,再以前方继服12剂。

2012年7月2日:服以上共计19剂,遗尿基本消除,快跑及大声说话也不会尿出,已停止使用卫生巾3天。6月23日月经来潮,6天已净,近来周身汗出也较前增多,心悸气短未再发生。为巩固疗效,再以前方服用10剂,隔日1剂。

按肺主气,主皮毛,司呼吸,为水之上源。肺气亏虚,除会导致肌表疏松易感、咳嗽、气喘外,下源之水不能固摄,引起小便不固而遗尿,在此患者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金元时期朱丹溪治疗小便不通,他认为此病譬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提壶揭盖法治疗小便不利。反之小便失禁就成了提壶盖盖法了。该患者,为什么应用补肺气以“提壶盖盖”法?其一,已用了多年的补肾治疗无效;其二,平时有气短无力、不易汗出、舌质淡白,所以诊其肺气亏虚,方用太子参、山药、黄芪为君补肺气,五味子、诃子肉收敛肺气盖好壶盖为臣,茯苓、炒白术健脾为使,以土生金,当归以通达上下为臣。诸药合之,肺气得补敛,膀胱之气化得固,遗尿自然会消退。

体会:1.从以上几个验案可以证明“肺为水之上源”理论的正确性,确实是指导我们临床实践有利的理论依据。

2.“肺为水之上源”除治疗小便失禁及癃闭外,在辨证的前提下,对水肿及一些妇科经带病也可以参照以治肺为主。

3.宣肺气、补肺气的同时千万不可伤及肺阴,例如麻黄辛温,宣发肺气的同时而伤肺阴,所以适当加用百合、山药等增加润肺功效。

4.黄芪甘、微温,入肺脾二经,笔者常以此药补肺气而取效,因黄芪既补肺气,又其气下达通畅膀胱有利水之功。平补应用生黄芪,温补可应用炙黄芪。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