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例三

2015-02-11  1555  来源:《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鼻衄例三

李××,男,六十二岁。向有吸食鸦片嗜好,素禀虚弱,1950年4月24日,患鼻衄不止。来所求诊时,面色惨淡苍白,两鼻孔塞以纸卷,血仍不断渗出,不能由鼻孔出者,遂由口中吐出,旁观者均为之色变。且诉头晕、目花、气短。因其症状险恶,余诊视毕,立案书方。案中注云:“鼻衄颇甚,脉来浮大无根,气不统血。急宜固气摄血,并兼外治。”处方如下:白洋参9克(另煎兑服) 白术12克 炮姜15克 砂仁6克法半夏9克 当归12克 炒杭芍9克 广木香3克茯苓9克 甘草6克外治方:附片60克捣细醋炒,加麦面少许,调匀,包两足心涌泉穴。

翌日傍晚,患者复来,高兴异常,言衄止,仅痰中微带血也。诊后复立案,并书方如下:脉转平和,血溃已止,神倦微呕,痰稍带血,继以复元纳气。方用:白洋参9克(另煎兑服) 白术12克 炮姜15克 砂仁6克法半夏9克 茯苓15克 甘草4.5克后方理中汤加砂半苓也,复元纳气,舍此莫属,其温中扶蜱之力,较昨方更专,杜渐防微,今痰中带血,防其复作也。

上方连服二剂,出血全止,精神渐佳而愈。

此症鼻衄之甚,而前方未用止血之品,因此症之鼻衄,全系气虚不能统血,气既虚,脾遂困,故其病在气不纳,非在血也。本《内经》“血随气行,气随血附”之义,立方以扶脾为主。方中参,术、姜、草,理中汤也,加法夏、茯苓降逆燥湿健脾;归,芍补血养血,香、砂醒脾舒郁,使脾能统血,炮姜、甘草既能苦甘化阴,亦能辛甘化阳,化阴则生血,化阳则生气。炮姜色黑入阴,又能引血归经。两足心涌泉穴,其经脉上通咽喉,包以附子,温经止血,引气下行。此症若不明气不统血之理,再用生地、丹皮、茅根、栀子,或犀角地黄汤之类凉血泻火,不仅中气败绝甚或阴盛阳消,一线残阳即败,若加恶寒,即阳随阴亡矣!此类失血以扶脾为主者,“先以崇土为先,土厚则浊阴不升,而血患必止。万物以土为根,元气以土为宅。”故内服方不急于用附片,用附片则入肾,而非脾药也,亦不用止血之品,盖重在补气摄血。治病要在明辨病机,病机既明,则针对病机治疗,投方选药,焉有不效者。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