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3  1291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莱、厘、蔓华、蒙华、鹤顶草、红落藜、舜芒谷、红心灰(艹?)、 落黎、胭脂菜、飞扬草、灰苋菜
汉语拼音
li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藜科植物藜及灰绿藜的幼嫩全草。
资源分布
1.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我国除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采收和储藏
春、夏季割取全草,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剂型
药理作用
藜可供食用,也可作饲料或药用。生长在日本的变种藜 Chenopodium album var.Centrorubrum对蚯蚓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其最小有效浓度为水浸剂0.5%,醇浸剂1%;水浸剂排虫率为33%。食藜后经日光照射,可致藜日光过敏性皮炎。有谓此病似与女性内分泌变化有关。曾有报道综合207例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其中因食藜发病者 88例,占42.5%。用维生素 B12肌内注射治疗效果较好。用生长在日本的变种藜(Chenopo-dium album var. Centrorubrum)浓缩水煎液,醇浸液,醚浸液,多量注人兔皮下,也会引起对日光和紫外线的过敏反应,不但在注射局部,且在远隔部位亦有潮红、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和坏死,同时还有贫血及体重减轻;此可能系因藜叶中感光物质进人体内,再经日光照射所致。豚鼠饲食试验,未见类似病症。将藜的70%醇浸剂用于蛙、蟾蜍、鸽、小鼠、豚鼠、兔等,对呼吸先兴奋后抑制,终因呼吸麻痹致死;亦有降压和抑制心脏的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器官的运动,对末梢血管主要是收缩;对骨胳肌和运动神经常呈麻痹作用;但连续用于兔和小鼠,可逐渐产生习惯性,使麻痹作用减弱,同时耳壳、四肢、尾根等处发生充血、浮肿、出血等症状,且可因紫外线照射而增剧。
药物配伍
药性
甘;性平;小毒
归经
功效
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主治
发热;咳嗽;痢疾;腹泻;腹痛;疝气;龋齿痛;湿疹;疥癣;白癫风;疮疡肿痛;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漱口 或熏洗;或捣涂。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