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附冬温温热秋燥)(6)

2015-01-24  3359  来源:《张聿青医案》 

风温(附冬温 温热 秋燥)(6)
包(左) 温邪将及二候,上焦之热,移入大肠,发热便泄,懊烦不寐,频渴欲饮,耳窍失听。舌光无苔,干燥无津,脉左大,重按无力。邪热不从外达,灼烁于内,阴津损伤,往往有液劫而神昏者,不可不知。拟养津泄热。
鲜石斛(六钱) 连翘(三钱) 黑栀皮(三钱) 香豉(三钱) 淡黄芩(一钱五分) 鲜生地(六钱)滑石(三钱) 桔梗(一钱) 桑叶(一钱五分) 芦根(一两)
【二诊】 便泄已止,热势虽不甚盛,而仍神烦少寐,口渴欲饮,舌燥无津,既干且腻,右目红赤作痛。脉数左大。风温夹湿化热,由大肠还于肺胃,气燥津伤。拟流湿润燥,开泄风热。
桑叶 薄荷 荆芥 连翘壳 朱茯神 桔梗甘菊花 鲜石斛 晚蚕砂 辰灯心 蔻仁末(三分另用鲜芦根二两打汁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