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泡子

2016-01-03  1272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沙灯笼、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灯笼泡、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天泡果
汉语拼音
tian pao zi
英文名
Herb or fruit of Little Groundcherry
药材基原
为茄科植物小酸浆的全草或果实。
资源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及去云南。
采收和储藏
6-7月,采集果实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剂型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天泡子水提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最大剂量的作用可与保泰松相比[1]。
2.抗癌作用浆果的生物总碱在体外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DNA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自射正常髓造血细胞亦有抑制作用[2]。
3.致流产作用从天泡子分离出的酸浆苦味素X100mg/kg注射,可使动物流产率高于75%。该化合物大鼠口服的LD50为2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g/kg[3]。
药物配伍
药性
味苦;性凉
归经
功效
清热利湿;被动痰止咳;软坚散结
主治
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疹;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