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大实《经方实验录》

2015-10-24  1308  来源:《经方实验录》 

阳明大实

陈(左住马浪路十四岁)

初诊 (八月十七日) 发热有汗,阙上痛,右髀牵掣,膝外廉痛,时欲呕,大便不行,渴饮,舌苔黄燥,腹满,脉滑,阳明证备,于法当下,宜大承气汤加黄连。

生锦纹军(四钱后入) 枳实(四钱) 中朴(钱半) 芒硝(三钱冲服) 淡吴萸(五分) 细川连(二分)

二诊 (八月二十日拟方) 下后,但见燥矢,阙上仍痛,时欲吐,痰多,是阳明燥气未尽,上膈津液化为痰涎也,宜小半夏加硝黄。

制半夏(四钱) 生川军(三钱后入) 芒硝(钱半冲) 生姜(五片)

【按】若仍用大承气汤加重厚朴,似亦甚佳,因厚朴并能去上湿也。

三诊 (八月二十二日) 进小半夏合承气,下后,热除,痛止,知饥。经食煮红枣六枚,顿觉烦闷,夜中谵语不休,甚至昏晕。此特下后肠中燥热上熏脑部,而又发于下后,要为无根毒热,不足为患。夜不能寐,当用酸枣仁汤加减。

酸枣仁(五钱) 辰砂(五分) 潞党参(三钱) 知母(三钱) 天花粉(一两)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按】本汤之用,似不得当,盖此时热势方稍稍受折,转瞬当复炽。观其仅服红枣六枚,即转为谵语昏晕,不可终日,可以知矣。酸枣仁汤功能安和神经,使人入睡,为病后调理之良方,而不宜于此热势嚣张之时,故服后少效,宜其然也。或者当时病家见两服硝黄,遂惧病者虚脱,故乃恳师用此似较平稳之方欤?

四诊 (八月二十三日拟方) 阳明之热未清,故尚多谵语,阙上痛,渴饮,宜白虎汤加味。

生石膏(八钱) 知母(四钱) 生甘草(二钱) 天花粉(一两) 洋参片(五钱) 滑石(六钱) 粳米(一撮) 牡蛎(二两生打先煎)

五诊 (八月二十四日) 服人参白虎汤加味,渴饮,阙上痛定,夜无谵语,今尚微渴,饮粥汤便止,仍宜前法。

生石膏(一两) 知母(三钱) 生草(三钱) 天花粉(一两) 北沙参(八钱) 潞党参(五钱) 块滑石(一两) 左牡蛎(二两先煎)

拙巢注:此证不大便二十余日,始来就诊,两次攻下,燥热依然未尽。予所治阳明证未有若此之重者,自十七日至今,前后凡八日,方凡五易,始得出险。此与三角街吴姓妇相似,盖郁热多日,胃中津液久已告竭也。

曹颖甫曰:此证下后,湿痰未去。二诊悬拟方,因病家来告贫苦,减去厚朴,以致湿热留于上膈。三诊,但治不寐,未尝顾及阳明实证。下后胃热未除,以致病根不拔,诚如佐景所言。盖胃不和,固寐不安也。附志于后,以志吾过,而警将来。曾记八年以前,同乡周巨臣绍介一汪姓病人,初诊用生大黄四钱,厚朴二钱,枳实四钱,芒硝三钱,其人病喘不得眠,壮热多汗,脉大而滑,下后稍稍安眠,而时吐黄浊之痰,予用承气汤去大黄加皂荚末一钱,二剂而愈,与此证相似,并附存之。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