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2016-01-03  1298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旃檀、白檀、檀香木、真檀
汉语拼音
tan xiang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
资源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等地。我国台湾、广东、海南、云南有引种。
采收和储藏
原产地植后30~40年采伐,锯成段,砍去色淡的边材,心材干燥入药。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剂型
药理作用
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檀香油之抗菌作用不强,对伤寒杆菌之酚系数在0.1以下。能减轻无效的咳嗽;过量可引起胃、肾、皮肤刺激。用于小便困难,可改善症状。对大鼠饲喂0.5-2g/kg,数日后,可使尿路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减少60%。檀香油的抑菌浓度为1:64000-1:128000,对痢疾杆菌亦有效;1:32000浓度对鸟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无作用。檀香油尚有利尿作用,麻痹离体兔小肠,对兔耳皮肤有刺激作用。
药物配伍
配砂仁:辛散温通;配陈皮:理气运脾;配半夏:燥湿化痰。
药性
辛;性温
归经
脾;胃;肺经
功效
行气;散寒;止痛
主治
胸腹胀痛;霍乱吐泻;噎膈吐食;寒疝腹痛及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1.5-3g,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
用药禁忌
《本草汇言》: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