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

2015-12-22  1338  来源:中国中药数据库 

别名
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汉语拼音
chi shi zhi
英文名
Halloysit,Red Halloysite
药材基原
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
资源分布
主要产地有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西藏羊八井也有分布。
采收和储藏
挖出后,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拣去杂石、泥土。
药用部位
炮制方法
煅石脂:拣净杂质,碾成细粉,用醋和匀,搓条切段,晒干,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取出,放凉;赤石脂,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
剂型
药理作用
内服能吸着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局部保护作用,并对胃肠道出血有止血作用。赤石脂20、40g/kg灌胃,可缩短小鼠(毛细管法)凝血时间和大鼠血浆复钙时间,对ADP诱导的兔、大鼠血小板聚集和小鼠体内ADP诱导的血小板血栓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药物配伍
1.配血余炭,涩肠止泻,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2.配白石脂:赤石脂偏入血分,涩肠止泻,固下止血,生肌收口;白石脂偏入气分,收涩固肠,止血止带,两药配伍,一血一气,气血双调,收敛止泻固涩止血力强,并有吸着作用,对肠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3.配禹余粮:余禹粮甘涩,入气分,固涩大肠,止泻止血,两药合用,一血一气,均取其涩可固脱,重可达下之功能。 4.配干姜,既能温脾散寒,又可涩肠止泻,主要用于治疗脾胃阳虚,肠胃不固之久泻久利,或利脓血,色暗不鲜之证。 5.配伏龙肝,伏龙肝辛温,专入脾胃,善于温经止血,以赤石脂涩肠固脱为主,伏龙肝佐之,以加强收敛止泻止血之药力,宜用于脾土寒,大肠滑脱之下利便血,腹中冷痛等。 6.配乌贼骨,可治崩漏下血及外伤出血。 7.配炮姜,治痢下白冻。
药性
甘;涩;酸;温;无毒
归经
脾;胃;心;大肠经
功效
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
主治
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湿疹;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有湿热积滞者忌服。孕妇慎服。《本草经集注》:恶大黄,畏芫花。《药性论》:恶松脂。《日华子本草》:畏黄芩、大黄、官桂。《本草经疏》: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滞下全是湿热,于法当忌,自非的受寒邪,下痢白积者不宜用。崩中法当补阴清热,不可全仗收涩;滞下本属湿热积滞,法当祛暑除积,止涩之药,定非所宜,慎之慎之。
不良反应及治疗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