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变化 有5类药物容易出现变质

2015-03-08  1549  来源:家庭医生报 

黄先生因病需要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片,夏季过完,他发现100粒装的药片还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剩下的一些药片就已出现明显变质,不能继续吃了。在有效期内怎么药片却变质了呢?

其实,多数药物怕热、怕光,有的甚至还怕冷,如果药品不妥善保管的话,很容易溶解和变质。气温每升高10℃,药品的化学反应速度就加速2~4倍,药品变质后不但容易失效、减效或降解,而且可能会使毒性增加,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每年服用了失效变质药物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虽然不多,但也时有发生。

所以,所有药物的保管都是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的。一般来说,说明书上都有指引,贮存时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去做。但一般群众常不能正确解读药物说明书上的贮存要求,很多时候是想当然地理解。例如,多数药物说明书上标明可常温保存,但这个常温不是指任何时候的室温条件,而是指10℃~30℃。若温度超过35℃,很显然如果药物不采取冷存措施的话,药物的保质期就会大为缩短,出现变质减效。若标注药物需凉暗处储存,要求就更高了,是指在避光且不超过20℃的环境内保存,因为强烈的光线都会加速该药物的变质。还有些药物本身在储存上就有特殊要求,如冷储存,温度条件是2℃~10℃。

在常用药物中,有5类药物容易出现变质:其一是液体类药物,如滴眼液、注射剂等,因液体比固体更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二是活菌制剂、栓剂等,温度过高时会失去生物活性或“遇热即化”变形,无法继续使用。其三是抗生素。其四是维生素。其五是硝酸甘油类药物。上述药物在高温下极易分解失效,故不主张患者在药箱里长期存放,应随用随开,并严格满足其保存条件。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