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十九、痹证验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2015-02-11  1818  来源:《疑难病治验》 

内科十九、痹证验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郝××,男,19岁;学生,住包头市昆区,反修路16街坊344栋1号,1979年6月18日初诊。

【主诉】周身关节肿痛三年多。

【病史】从76年元月开始,手指关节肿痛,后逐渐加重并发热。肿痛渐及肘膝和足趾关节,步履艰难,气候变化捌明显。饮食减少,身体羸瘦,至今已有三年之久,经过中西医治,从未见效。

【治疗经过】曾经住包头市某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曾用激素(强地松类),结合针灸。用中药计八十余剂,多为祛除风湿的灵仙、鸡血藤、海风藤、追地风、千年健,薏苡仁、乌蛇等及活血止痛的当归、红花、木瓜,牛膝、乳香没药等。

【现在症状及治疗】周身关节肿痛而不可触近,每天起卧穿脱衣服,全靠家长帮助,起坐困难。面憔体瘦,关节肿处触之发热,脚肿如脱,手指关节略有变形。饮食欠佳,二便尚可,脉沉紧,舌苔白腻。遂断为阳气不足、寒邪外闭、风湿内蕴所致。以温阳祛寒兼除风湿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羌活、薏苡仁、红花治之。

桂枝12克、白芍12克、知母12克、白术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麻黄10克、。干姜io克、甘草19克、羌活10克、红花10克、薏苡仁30克、水煎二次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十剂。

7月25日复诊:诸肢节痛已大减,脚肿已消,行动灵活,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脉象涩滞,舌质有瘀斑而苔白。遂断为风寒湿三邪已去,瘀血停留。应以逐瘀为主,用身瘠逐瘀汤加桑寄生,桂枝。

秦艽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羌活10克、没药10克、当归15克、灵脂10克、香附10克、牛膝10克、地龙12克、桑寄生15克、桂枝10克、水煎二次服,间日服一剂,连服十五剂。

9月2日三诊:一切好,惟内踝肿,足无力,脉沉缓,苔薄白,饮食大增,小便多,身体轻矫,能自骑足踏车行,走。改用甘草附子汤加当归、黄芪、党参,防己十剂,隔两日一剂。

12月2日四诊,自诉停药四十五天,一切好,惟骨节按之痛,并发痒,时起小疙瘩,多在关节部。手足指尖发绀。此属血中有瘀,嘱其再服前方二十剂,隔两日一剂而愈。

1980年6月信访,已全愈,身体健康,正在攻读,准备参加高考。

【分析】此证属于痹证范畴,也叫“历节风”或“痛风”。还有“白虎历节”之称,乃因疼痛遍历关节,犹如虎啮之状。缠绵不已,日益增重,拖延三年之久,骨质稍有变;形。虽有激素类药物维持,减量则增重,且肿痛较甚,遍历关节。故断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且以寒湿为主。脉;象沉紧、舌苔白腻,亦是见证。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薏、羌、红花以辅助。此方配伍严谨,而有通阳行痹。砝风速湿、和营止痛的作用,疗效超过一般,用于坐骨神经痛、风湿热等,亦有较高的疗效。桂枝能和营通经,保心气以逐冰,宣通阳气以化阴邪,故为君,配芍药能破血中之凝结以止痛;知母以治郁久化热之阻隔,除邪气以祛肢体浮肿之水,为此证之要药;湿阻于下非发散不能为功,故用生姜发散;麻黄、防风祛风除湿于毛窍,使缓缓似汗而出,白术、桂枝以治水阻;合附子以破下焦之结;甘草和中以通肠胃之结,治中州以运四旁,使诸肢节瘀阻得通,又恐不及,故加红花以活络脉,羌活以通行上下,散肌表八风之邪;因系三气杂合于筋骨血脉之中,又恐久必蒸而化热,故重用薏苡仁以舒筋利骨,滋养阳明,配伍芍、甘、知母以和阳明之血,润。宗筋而利机关,其证可平。三十剂后虽肿消痛大减,然而脉象涩滞,舌质瘀斑,知是三邪(风寒湿)去而瘀血留,故改用身痛逐瘀汤以打扫阵地。继则用甘草附子汤加参、芪、归、已补气养血重建家园,使元气恢复。老子云:“大乱之后,必有凶年。”我认为,“大病愈后,必有余殃。”故用身痛逐瘀以清残余,此即邪去正复之理。经追访两年多,虽历冬春亦未复发。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