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翅医话—经来发热有良方

2015-02-01  3114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常常遇到女子月经来时以困乏无力、头疼、身冷身痛,甚至寒热往来为主诉的问题,且每次经来时必发。每发时当着炎症治疗,输液消炎,等经尽时症状消失,也说不清是治好了还是自己缓解了。中医调经多有在经前给药的习惯,是因为月经病的发生多是经来时有严重的表现,病人多在此时就医之故。现在西医大夫很好学,把中医的这一个经前用药的习惯也应用到了临床,流行在月经来时动员患者输几天消炎的药物,美其名曰通治妇科病,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妇科问题复杂,若确实是由炎症引起的疾病,抗炎治疗无可非议。但是与月经相关联的疾病是不是都由感染引起的,似乎值得怀疑,从临床实践来看,由感染造成的确实是少数。此经来发热、身困、头疼的病人多见微数之脉,用温度计测量体温,常在三十七度以下,多三十六点七八左右,若以体温计的角度和多数医生的见识来看,这个病人是不发热的,可是病人的症状有寒热头疼,从中医的认识来看发热无疑。这个就叫经行发热。

经行发热在成年妇女中还是个常见的问题。教科书《中医妇科学》谓经行发热因有四端,血热内盛、肝肾阴虚、气血虚弱、瘀热壅阻,从理论的角度来推衍,不无道理,但是从临证经验来看,似乎没有这么复杂,又没有着眼到此问题的根本来阐发。女子以血为用,月经的来止是女子育龄期生理功能固有的表现,月水的盈亏有赖于厥阴的疏泄功能。这类的病人常有月经阻滞不通畅、经来紊乱的现象,营血抑郁,经脉滞涩,即可与卫气不相并行,营卫衍其度而寒热发,这个是从中医传统的理论来说的。现代医学则认为月经期发热是慢性盆腔炎或者是子宫内膜异位证等炎症所导致,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是不是因为经血排的不通畅,发生的吸收热呢?这个应该是病理学家们要研究的问题。若从疏肝解郁解表、养血活血通经的角度入手治疗,多三二日即可使症状消失,其后再于经前用药治疗二三个周期即可治愈。

刘姓女,二十八岁,未婚,是我门诊房东的女儿,女孩大了,还未出嫁,自然是父母的一个心病,免不了常常唠叨,女儿就听得心烦,与父母口角就不在话下了。女孩子痛经是个常见的问题,小刘也是如此。生活起居无规律,烦心的事又常常有,每次月经来时腹疼腰酸,几年前我就给她看过,可是经不住吃药之苦,都是吃了三二剂药就不看了,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去年又加了个新毛病,月经来时就忽冷忽热的,困倦老想睡觉,头疼见不得风,身上象被棍子打了似的疼,到医院去看,医生说是有妇科炎症,开了消炎药,到诊所每于月经来时输液抗炎治疗,几个月过去了,好像没啥效果,羊皮是羊皮,旧靴还是旧靴。没办法还是来找我要吃中药,我说要是再吃中药,你可得听我的话,按我的要求吃药。诊得脉弦微数,查体温36.8℃,舌红苔薄。月经在这一年多都来的无规律,经前几天就乳胀身困,经血见面了也不鲜亮,色是黯的,来的也不多,总好像是憋着的难受。老方老法,处逍遥散加味方:柴胡12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川牛膝10克、川穹10克、荆芥12克、防风10克、薄荷叶6克,生姜为引,三剂服下,经顺通畅,热消寒无,身轻爽快,病痛若失。因经期紊乱,搞不清楚何时经再来,就嘱于下次有乳胀的感觉时就来吃药。再处失笑逍遥散,柴胡8克、茯苓6克、白术6克、甘草6克、当归8克、赤白芍(各)6克、川穹6克、川牛膝6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薄荷叶6克,七剂。药进三个周期,病不再复发了。

沈金鳌《妇科玉尺》于逍遥散方条下云“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发热盗汗,减食奢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主室女血弱阴虚,营卫不和,痰嗽潮热,肢体嬴瘦,渐成骨蒸”。其加减法云“如热甚,加丹皮、山栀”,是从仲景妇人杂病热入血室例,仲师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垂法治从柴胡剂,加丹皮、栀子(炒黑入血分)者,凉血消瘀。此经来发热虽非从“中风”、“伤寒”得来,“其血必结”却是发热的病因。若瘀血结聚日久化热者,治从丹栀逍遥例,无里热而见表证寒热头疼,就要疏肝解郁、养血活血、解表祛风,治从逍遥加荆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