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19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增高病案

2014-12-17  1686  来源:张云鹏内科经验集 

章节 1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增高病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增高病案
张男,3l岁,门诊号:0064576。
2003年6月7日初诊。
主诉:肝区疼痛反复2年。
现病史:1999年婚检发现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2001年曾出现肝功能异常,自2002年3月注射长效干扰素,当年5月肝功能恢复正常,2003年2月停用干扰素,4月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跳至1000IlU/L,经住院治疗后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2天前复查又有异常。刻下患者肝区疼痛,尿黄,精神不振,头晕不适,面部痤疮较多。
舌象:舌质红,苔薄白。
脉象:细弦。
检查:B超:肝光点增多,血管走行欠清,提示慢性肝病,脾大。
实验室检查:6月5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9IU/L(正常值<65I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991u/L(正常值<37IU/L),r-谷氨酰转肽酶282Iu/L,总胆红素361a,mol/L(正常值<17Iumo|/L)。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增高。
中医诊断:肝疫。
辨证分析:疫毒内伏,肝络不和。
治疗原则:清解疫毒,疏肝和络。
处方用药:郁金15g、白花蛇舌草30g、垂盆草30g、六月雪30g、平地木30g、紫花地丁30g、苦参30g、龙胆草20g、水牛角片15g(先煎)、赤芍10g、丹皮10g、生地10g、田基黄30g、茵陈30g、苏梗10g o,每日1剂。
随访:患者服药后精神好转,肝区不痛,面部痤疮逐渐消退,每二周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渐有改善,至9月9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3I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8IU/L,10月18日再次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按:此病案为乙型肝炎,系疫毒内扰,肝络不和所致。临床表现为邪热鸱张,血分热炽,肝经有热,’胆失疏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升高,舌质红脉弦等,此时以实证为主,治宜大清疫毒,化痰活血,疏肝和络为先,重用清热解毒之品,挫其邪势,五脏乃安。故方中采用白花蛇舌草、垂盆草、六月雪、平地木、紫花地丁清热解毒降酶,郁金、赤芍活血利胆,田基黄、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苦参清热燥湿,龙胆草泻肝火清湿热,水牛角片清热凉血解毒。终使病情得到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

  • 关联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