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三小儿过敏性咳嗽

2015-01-16  2987  来源:《吕英医案》 

病例三 小儿过敏性咳嗽

患儿 男 5岁

初诊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主诉:反复咳嗽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因感冒发热,吊针3天后热退,之后出现咳嗽至今,遇风则作,晨起时有打喷嚏,咳嗽日夜发作不定,无痰。常常清喉咙,尤其在安静时,若玩耍或有事做时极少,劳累后不会诱发。无明显怕冷,颈以上汗多,大便尖部略干,夜尿无,纳食正常。近一年反复口腔溃疡,常予健儿清解液或煲服生地黄,麦冬,灯芯草糖水,触诊双膝不凉,手心微热,咽部暗红略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慢咽???

证型:肝气犯肺

治法:平肝益肺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6g、白芍10g、枳实6g、炙甘草3g、细辛3g(后下15分???)、侧柏叶6g、白藓皮6g、川贝母4g(打)、百合20g。xx剂。

二诊:

2006年10月20日:症状如前,无明显好转,余同前,唯脉转指下滑。

证型:少阴伏寒。

方药:四逆汤加味

按语:药后无效,舌如前,但脉已转指下滑。虽然脉象通过调木金气机的逆乱,恢复至正常,说明此患儿咳嗽机理之本并非简单的气机升降失常,而是生命整个圆运动的初始之力不足,每个人生活在宇宙之中,均有天地造化给予的天圆地方之大小和其蕴藏之能势,气机的复常使脉象已起,说明失圆的圆运动复其最低能势的天圆地方,但未复其应有的天圆地方,综合分析乃属下焦有阴寒之邪,致龙火上越于咽部,由于邪气尚浅,一则能耐受四逆散之疏散之力,二则疾病发展不深,不速,咽部暗红乃属龙火上越郁结于咽部,非实火,非新感阳邪,所以表现为暗红,“郁者散之”,不必苦寒直折其火,反复口腔溃疡同理,只是龙火所循经脉与咽部不同,病位在上。上部的病变是“火性上炎”之特点,若是机体产生寒、湿之邪,“水性下趋”亦是同理,中医之最高境界始终认为“道法自然”和“本立而道生”。予以治本,四逆汤:

熟附片15g、干姜15g、炙甘草15g、细辛6g(后下15分??)、百合20g(增液行舟之意,助咽部所凝结之痰的化和滑出)、厚朴5g(降阳明燥金,燥金一降,气逆所致之咳即停)、猫爪草15g(散咽部肿结)。7剂。

三诊:

2006年10月30日

药后患儿痰特别多,清咽次数减轻,口腔溃疡消失,触及双膝微凉,舌脉如前,咽部郁结之龙火渐散,下焦阴寒之邪渐化为目前可征的有形的痰液,目前邪正交争,下肢元阳尚未完全恢复,故其膝反觉发凉,因势而治,予真武汤原方原量一鼓作战,将痰液化为无形之气,肺为娇藏,居人身最高位,称之华盖。方药:

茯苓45g、白芍45g、白术30g、熟附子20g、生姜45g。10剂,2日一剂,加水400ml一直文火煎至100ml顿服。

四诊:

2006年11月10日

其母代诉,患儿已完全恢复,无不适,此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就是道法自然、高山流水之理,“高山流水”之法可运用于所有疑难病的治疗中。这是本人感悟中医的最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