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8发热的概念

2014-12-17  3950  来源:张云鹏内科经验集 

章节 8 发热的概念

中医学对发热的病理生理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建立在“正邪矛盾对立斗争”的观点之上的,正如《内经.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疾病发生的过程,也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而发热一症,是正邪斗争过程中的剧烈表现,因此,发热的意义,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正气对致热刺激因素——病邪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生理性抗病措施,又是正气旺盛的标志。故《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内经.热论》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伤寒论》又以手足温与不温来判别阳之回与不回,来决生死。
但是,另一方面,人体要有一定温度的内环境,因此,发热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严重地影响内脏的正常职能,尤其上扰神明就要危象毕露,正如《内经.灵兰秘典论》指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这种情况,就应该采取《内经.六微旨大论》所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的方法,把亢热清之下之。
仲景《伤寒论》就是根据“正邪矛盾对立斗争”的观点,把发热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强弱,病位的深浅,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其一定的规律,而定出六个不同的综合性证候类型,将“发热恶寒”列为太阳病;“发热不恶寒”列为阳明病;“寒热往来”列为少阳病;“手足自温”列为太阴病;“不发热但恶寒”列为少阴病;“时厥时热”列为厥阴病,成为六个大纲,对临床指导意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