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胃痛

2015-01-16  1137  来源:《姚贞白医案》 

中寒胃痛

外宾某,男,五十岁。1967年8月。

初诊:患者体质素弱,有胃病史,每年夏秋雨湿之际,或工作疲劳过度,或饮食不慎,即易发作。一周前,因感寒发热,经用西药治疗好转,而胃疾复发,吞酸,胀满,隐隐作痛。大便溏薄,日四、五行,量少、色黄绿,便后胀满不减。食少,肢冷,眩晕。病势迁延,邀余会诊。症见患者卧床难起,精神疲惫,四肢乏力,颜面清瘦。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轻取细缓,沉候濡弱。此属寒湿壅遏,脾阳不运,胃肠失和,法当温中散寒,健脾祛湿。拟方如下: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上肉桂4.5克(开水兑服)炒苍术9克 广陈皮6克 西砂仁9克 茯苓15克 炒老米15克 生姜1片(烧) 小枣11枚

上方连服五剂,每剂三煎。

二诊:症情显著改善,诊脉细缓有力,舌转红润。大便成形,日一行。吞酸、饱闷、胃部隐痛、肢冷等症均渐消失。能起床行步,思饮食,惟精神欠佳。此中焦寒湿渐化,脾阳渐复,续拟益气健脾,温胃之方;

红人参6克(另煨兑服) 上肉桂6克(开水兑服) 生口芪15克 炒白术9克 西砂仁9克(冲) 法半夏9克 广陈皮6克烧姜2片 炒老米15克小枣11枚

[按]中焦脾胃,具有受纳、腐熟、蒸腾、运化水谷精微,产生津液、气血、营卫等营养物质的功能。祖国医学将这一系列生理过程喻之为“中焦如沤”的现象。中焦气化失司,产生寒湿,上逆胃脘则疼痛反酸,下注肠问则便溏稀薄,甚而泻利清谷不止。此案对证治疗,投温中散寒,健脾祛湿,益气及增强阳能之药,获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