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三)(慢性痢疾)

2015-01-16  2310  来源:《蒲辅周医案》 

痢疾(三)(慢性痢疾)

曾XX,男,57岁,干部,已婚,于1964年2月6日初诊。

西医诊断为慢性痢疾。素有胃病,脘腹疼痛,有时便溏,最近又感胃脘及腹痛,食纳差,大便有粘液,日三~四次,无里急后重,但常感肛门不舒,大便化验有红白细胞,小便黄热而少,脉右沉滑,左弦滑微数,舌红,厚秽苔,属脾胃失调,湿热下注,治宜清湿热,调脾胃,法用苦辛。

处方:

藿香梗二钱 杏仁二钱 炒黄芩一钱 黄连八分 炒黄柏八分 炒苍术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 厚朴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五分 茵陈二钱 滑石三钱(布包) 通草一钱 木香五分 服二剂。

2月10日二诊:药后大便已成形,日一次,粘液已很少,食纳尚可,胃及腹痛大减,小便已不黄,脉沉滑微数,舌正红,黄腻苔减,宜继清湿热,兼调胃气,原方去黄连加扁豆衣二钱、炒神曲二钱,服三剂。

2月17日三诊:药后大便粘液又减,偶有腹痛及肛门不舒感,大便每日一次成形,小便略黄,纳转佳,脉和缓有力,舌正苔薄微黄腻,继清湿热,调和脾胃。

处方:

炒黄芩七分 酒炒黄柏一钱 苍术一钱五分 酒军五分 姜黄一钱 银花藤三钱 蒲公英三钱 皂角子一钱 豆卷三钱 生甘草一钱 服三剂。

2月22日四诊:药后大便已正常,胃脘及腹部已不痛,食纳佳,小便正常,六脉缓和,舌质正常,苔已化净,原方加大枣四枚,服五剂而愈。

按:本例西医诊断为慢性痢疾,中医辨证则属脾胃失调,湿热下注所致,用苦辛法调脾胃、清湿热,逐渐好转,以后继用三黄清热燥湿,苍术、豆卷去湿,银花、公英清热解毒,姜黄除秽消瘀,肃清气血之病邪,酒军、皂角子攻积利窍,直达病所,使邪有出路而无稽留之所,病邪彻底肃清后而痢疾告愈。由此可见,下利(包括痢疾)在病邪未清时,切忌固涩,以免邪留成澼,久延不愈,也说明了“邪去则正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