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痈

2015-01-16  1732  来源:《姚贞白医案》 

胃脘痈

刘××,男,三十五岁,住昆明市卫家巷。1937年秋,患者邀余往诊。据云:病饮症已年余,屡经中西医药治疗无效,骨瘦如柴。脉象弦滑而数,舌苔薄黄微腻。开衣视之,胸下隆起如鼓革,扪之不痛。低热,气促,时发干呕。溺短赤,大便数日一行。余反复思考:是否由于伤寒结胸失治,迁延日久,形成此症,不然何以如此形状?乃贸然投以十枣汤方。即返回询父荫轩公。父云:“此虽属十枣汤症,但日久,正气必虚,恐病不受药,引起其它变证,可遵仲景法,嘱病家将芫花等药改制散剂。用枣汤送服为妥”。余急复往患者家中,告其家属改用此法。处方:

芫花9克 甘遂9克 大戟9克 上三味研为细末,用大枣十枚煎汤送服,每次四点五克,日三服。

隔日,余往复诊,患者自述,服药后,胸下响动有声,但未吐泻。视之,胸下隆起更甚,状如覆碗,既红且肿,晶莹亮泽,亦无痛楚。适诊脉间,忽听患者胸下“呼”然一声。肿处破一小口,流出脓液,登时盈碗,仍不觉痛。脉转细微柔和。余恐其邪溃正衰,发生虚脱,急命以参汤灌服,并拟下方:

生口芪1 5克 当归9克 炒杭芍9克 吴白芷9克 川芎6克 淮山药12克 浙贝母9克(冲) 广陈皮6克生甘草3克生三七粉每次调兑三分

上方服三剂,溃脓已止,创口愈合。偶觉微痛,脉转缓和,舌淡苔薄。此病邪外溃,气血大虚,脾弱心神不足,络脉失养。故觉神疲,气短自汗,心慌,夜眠不佳。食少肠燥,大便数日一行,小便色黄。再拟下方:

生口芪1 5克 全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上党参15克 炒枣仁15克(冲) 炒白术12克 炙远志6克 广木香3克茯神木15克 西砂仁6克(冲) 生甘草3克 龙眼肉10枚桑寄生12克 火麻仁12克(冲)

上方调理十余剂,各症轻减。嘱其往后服归脾、十全、八珍丸以资巩固。

[按]关于痈症,内经早有记载与论述。灵枢痈疽篇:“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素问病能篇:“……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等等。

本案患者,由伤寒结胸证失治,病邪凝聚日久,因热化脓,形成此症。初用十枣汤攻逐,迫使脓邪外溃,继则托里排脓,调和气血。后以养心安神,调补气血收工。当中脓溃正虚时,及喂参汤,为应变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