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2015-01-24  2977  来源:《祝味菊医案(一)》 

麻疹

祝师曰:“医麻疹也要辨症,不能以疹为热毒成见,横于胸中,大汗壮热不退,方须用凉药,如竹叶石膏之类,其它如颜面及鼻上均未见疹,俗称白面痧子,即为中寒,温药可用,附子肉桂一温即出,痧子初起,未见热象,宜忌辛凉,桂枝葛根为主药,卫气闭时,可用麻黄”。

曾幼,年 4 岁,发热头昏不退,已经 3 日,鼻塞,喷嚏,眼羞明流泪,声音晰哑,咳嗽不爽,倦怠思睡,颜面略有疹点,胸闷烦躁不安,小溲短黄,舌苔薄腻,脉象浮数,专家以小儿内蕴胎毒,外受风热,用辛凉之剂 2 贴,不仅无效,反而发热增高,咳嗽气急,痰不易出,烦燥无汗。祝师诊治曰:“无恐也。”用辛温之剂,予以外透。川桂枝、葛根各 6 克,生麻黄 3 克,光杏仁 9 克,活磁石(先煎)30 克,黄郁金 9 克,陈皮 6克,陈枳壳、生薏仁、姜半夏、苏叶各 9 克。病人家长略知医,因其药辛温而畏惧。祝曰:“君何惧之有,麻疹郁闷不出,肺气闭塞,如再不外透,则病变百出。用辛温透达,汗一外出,则汗出疹显而病退矣。”于是先服 1 剂。汗出溱溱,痧子外出,颜面上身及四肢点点外显,咳嗽即爽,气急亦平,小儿喃喃作语,思欲饮食,举家欢欣,再服 2 贴,热退咳减痰活而愈。

何幼,年 4 岁,体质素弱,近日染麻疹,热度不高,大便溏薄,医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全身疹点已隐,颜面鼻部始终未见痧子(中医名为白鼻痧子)。此时小儿四肢无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咳嗽气急,痰不易出。再请医为其诊治,此时痧子不出,咳嗽气急,大便溏薄,确属险症,用辛凉加辛温与和中之品以塞责,药后毫无效果,病儿精神更加不振,不能坐起。转请祝师诊治。一诊即曰:“痧子未透而回,而身体日渐衰弱,病势颇重,其重在于虚弱易脱也。”如今之计,救虚脱为主,佐以和中化痰疏透之品,尚可挽回。甚惧旁言掣肘,不能成其功也。黄厚附片(先煎)9 克,人参(先煎)6 克,活磁石(先煎)30 克,葛根、川林枝各 6 克,姜半夏、橘皮、黄郁金、莱菔子(包)各 9 克,广木香 6 克,炒枳壳 9 克,生薏仁 12 克。家属考虑热药对病情不利,将此方分 4 次服之,2 贴后,手足温和,泄泻减少,痧子再现,大便不溏,患儿能坐起思食,再服 3 贴,胸闷舒。气急平而愈。

弟子问师曰:“生等阅读儿科医书不少,皆以小儿为纯阳之体,麻疹为内蕴胎毒,外受风湿而成,未见有用附桂人参之属以挽痧子危亡病例者”。祝曰:“不能人云亦云。吾亦非独创。不过善于掌握辨证论治耳。”此案一出,时为三十年代,其时沪上儿科名医徐君,亦心悦诚服与祝交流经验数次。该医为之倾倒曰: 胜读十年书。 “听君一席话, ”由于徐君之吸收经验,常用附子治虚弱麻疹,同行者学习者不少,而祝附子之名,亦传闻遐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