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十七癫痫

2015-01-16  5262  来源:《吕英医案》 

病例十七 癫痫

女 3岁 出生日期:2003年10月26日。

初诊日期:2006年12月13日。

主诉:一出生全身不自主无规律抽搐至今。

现病史:患儿于2003年10月26顺产出生,出生后即发现全身无规律抽搐,间断性发作,持续时间不等,短则数秒,长则1分钟,可自行停止,随年龄增大,抽搐发作一般为3~5次/月大发作,发作时全身冰凉,四肢抽搐,呈苦笑面容,无口吐白沫,小发作未统计,一直用中药治疗,目前不会讲话,行走自如,性格急躁,易哭闹,痰不多,汗多,家人喂饭,纳食量可,身高体重正常,二便调。全身散在白斑。舌淡水滑,苔薄,脉细。

中医诊断:癫痫,先天元阳不足。

西医检查:2004年7月1日市儿童医院CT(号34616)意见,右侧顶叶两个钙化灶大小分别为0.3cm×0.3cm、1.2 cm×0.5cm。

2005年9月21日(videa—EEG)广医二院脑电图:(号05282)意见:1.背景脑电不正常(左额,中央,顶,Fe—Ce,右额—中央,较多见单个尖波,尖慢波,同步或不同出现,以左侧明显,)有——部分性发作临床表现及脑电表现。2.睡眠周期不明显。

2004年7月22日儿童医院脑电图C号049508:枕、颞一余脑22~3H2光慢综合波痫性放电,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均正常。

西医诊断:1. 先天缺铁性硬化;2. 癫痫。

处方:四逆合小半夏加味:附子20g、干姜15g、炙甘草40g、生半夏10g、生姜10g、生龙牡各15g、山萸肉15g。10剂。

二诊:2006.12.17

症状:药后流涎多,纳减,癫痫烦躁如前,舌脉如前。

处方:上方加麻黄细辛,??全虫3g、、蜈蚣2条。10剂。

附子40g、干姜40g、炙甘草80g、生半夏15g、生姜15g、生龙牡各20g、山萸肉20g、、麻黄5g、、细辛15g、,全虫3g、、蜈蚣2条、葱白2寸。

三诊:2007年1月11日。

症状:癫痫发作次数减少,易在夜间发作,思维较前清晰,口涎减少,舌淡胖润,苔薄白,脉沉。

处方:守上方吴茱萸15g、大枣30g、菖蒲10g、附子60g、干姜45g、炙甘草90g、生龙牡各30g、麻黄3g、细辛15g、全虫6g、蜈蚣2条、葱白2寸。

四诊:2007年2月25日。

2007年2月20日出现高热,服四逆汤合麻细热不退,改服麻杏石甘加羚羊骨1剂热退,大便泻出较多粘液,癫痫仅发作一次,持续不足一分钟,自行缓解,目前咳多,日夜均作,痰不多,鼻塞,涕少,大便昨解5次,今暂未解(9:15Am),纳好,神志较发热前明显清晰,思维较前灵活,讲话发音较前清楚,喜欢打头,口臭,皮肤白斑色转淡,范围缩小,舌淡红,苔略腻,脉仍沉。

证型:太少阴经合并症。

处方:小青龙汤加附子:附子30g、干姜30g、、甘草45g,桂枝10g、赤芍10g、麻黄3g、细辛10g、生半夏10g、鲜生姜15g、五味子3g、葱白2寸,大枣30g。5剂。

五诊:2007年3月9日。

睡醒则癫痫发作,痰多,神安,汗多,咳消,舌淡润,苔薄,脉指下滑,神气不足。

处方:熟附子75g、干姜75g、炙甘草100g、生半夏10g、生姜10g、生龙牡各20g、山萸肉60g、麻黄2g、细辛10g,全虫7g、蜈蚣4条、菖蒲10g、云苓15g。5剂。

用法:3天1剂,1剂分2天服,第3天停服。

六诊:2007年3月16日。

症状:发热1天,昨夜38.1度,自服退热药现T:38.7度,查咽无充血,哭闹后有汗出,但昨发热时无汗,舌暗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四逆汤合麻细:熟附子24g、干姜24g、炙甘草48g、麻黄3g、细辛10g。

18/3电话:17/3上午热未退,继服药,中午呕吐一次后,热渐降至正常。

按语:此患儿属先天元阳不足,西医已告知无特效疗法,故而一直求治于中医,从六诊的情况分析,元阳渐渐能缓慢增强,但已明白告知家属此例确系一疑难之疾,治疗过程长,药量只能渐加,目前仍在打基础,下一步治疗考虑用小续命汤,目前接诊另一患儿,视网膜母细胞瘤,一岁十个月大,附子用量已达355g,无任何排毒反应,但临床症状渐消,若半年后复查CT瘤体吸收,对以后的临床会是一极大帮助,胆识是锻炼出来的,但医者必须做到胆大心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