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

2015-01-16  3533  来源:赵明锐经方发挥 

乌梅丸

乌梅丸是《伤寒论》中用以治疗“蚘厥”的方剂,“又主久利”。本方能温脏安蚘,用以治疗蚘厥,最有卓效,后世制蚘方剂,多从此方化裁而出。 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本方用于胆道蛔虫病,能使蛔虫麻痹,增强胆汁分泌,弛缓胆道口括约机,使胆道蛔虫退回十二指肠。本方以酸收的乌梅为君,所以又能兼治久 利。乌梅丸为寒热苦酸辛并用的复方,除能制蛔虫外,并可治疗寒热错杂之证。《医宗金鉴》:“此药之性味,酸苦辛温,寒热并用,故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 邪也。”柯琴说:“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蚘厥之剂矣。”

本方的药物组成:

乌梅300枚,细辛180克,干姜300克,黄连48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炮,去皮),蜀椒120克(出汗),桂枝180克(去皮),人参180克,黄柏180克

“共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口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中以乌梅为君,具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的功用。可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血崩,呕吐等。《日华子本草》:“乌梅, 涩肠止痢,止休息痢。”《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 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者皆治。”以乌梅之酸,椒姜桂附及细辛之辛,黄连黄柏之苦,酸辛苦合用 各有所宜,加人参、当归奠安气血,虽寒热错杂,但温脏固脱之力居多。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方运用范围甚为广泛,对虚实兼有,阴阳错杂,寒热混淆的病证,尤为 有效。

前贤对本方应用范围:

1、脏寒.蚘虫动作,上入隔中,烦闷呕吐, 时作时止,得食即呕,常自吐蚘,谓之虫厥。(局方)

2、治胃府发咳,咳甚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医方集解)

3、腹痛饮冷,睾丸肿痛,巅顶痛。(伤寒类方汇参)

4、反胃之坏证,以半夏干姜人参丸料,送下此方有奇效。(勿误药室宝函口诀)

5、治产后冷热痢,久下不止。(圣济总录)

乌梅丸除对上述病证有效外,尚可治噤口痢、吐酸吞酸,寒呕、阴阳易等病证,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