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久泻(1)虚寒久泻(慢性结肠炎)阳虚寒盛六春秋,肠滑泄泻久不收

2014-12-17  3539  来源:奇难病临证指南 

29、久泻 (1)虚寒久泻(慢性结肠炎) 阳虚寒盛六春秋,肠滑泄泻久不收 李xx,男,46 岁,铁道部西北第一工程局干部。1977年11月18 日初诊:腹痛,大便稀溏6年余。患年多来腹痛,大便稀溏,曾在新疆、西安等地住院治疗,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用西药及中药等多方效不显。现仍常腹痛,喜温、喜按,遇冷则痛甚,大便稀溏,日二、三次,每晚睡时自觉腹中冷气窜动胀肠鸣,盛夏亦要盖被严密,至次晨冷气渐除。患者并患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自感胸闷、气短,心动缓或胸痛。脉沉细弱,舌尖红,苔薄黄而润。此证属肾脾阳虚,水谷失运,浊阴寒气不行,窜动为患,《金略◎腹满寒疝宿食病》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梗米汤主之。"与本证基本切合拟附子梗米汤化裁。处方:附片9 克,梗米30克(后下),生姜24 克,白芍14 克,炙甘草6 克,小香,澄茄9克,川朴12克,6剂,开水煎服。服上药后腹痛显减,腹中冷气窜动有间隔,已非每晚皆有,前,宗前法加白术9克,茯苓12克,以健脾止泻,并增附片3克。至三诊(12月8 日)时大便转为日一次稀溏,腹中冷气偶而发作,胸闷、气短减轻,脉沉缓,舌苔白薄。后一直守上方,有时增吴茱萸、赤石脂仁、粟壳等;减小香、白芍、梗米。至1978年3 月27 日,共服药12剂(每剂均用附片),诸证悉除,日l-2次,成形,偶而呈糊状,胸已不闷,精神振作。1978年6 月追访,病愈后,至今未犯,一直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