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高结余的尴尬

2014-11-18  1698  来源:医脉通 

    据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字,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6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总支出5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收支结余1206亿元。

    医保基金是居民和职工的“救命钱”,参保者都希望自己如果生病,能通过医保解决大部分医药费用,但现实情况不尽如人意。看病、住院后医保报销太少,患者不堪重负被迫放弃治疗,这类令人唏嘘的悲剧时有所闻。不少参保者和患者想象不到的是,一方面医保基金的保障力有限,患者生病后医保报销费用不足,另一方面,医保基金却存在巨额结余,大笔“救命钱”长期躺在医保基金账户上睡大觉(截至去年底滚存结余7870亿元),两者竟有如此鲜明的对比!

    巨额医保基金“花不出去”,不能充分发挥“救命”的功能,反映了我国医保基金管理效率低下、水平低下的问题。从客观分析,由于缺乏精确的估算和科学的安排,管理者难以在医保筹集与支付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导致筹集有余而支付不足,造成医保基金大量结余。从主观揣度,管理者或许有自己的盘算,认为医保基金是参保者个人缴小部分,所在单位缴一部分,政府补贴占比最大,因此这笔钱本质上讲是政府的钱,要最大限度减少支出,不然就会让参保者占了政府的便宜。结合两方面的考虑,管理者对医保报销设置了多种限制,参保者生病后要通过医保解决医药费,必须满足特定的有时是相当苛刻的条件,否则参保者即便重病在身命悬一线,医保基金也“爱”莫能助。

    医保基金长期大量结余,除造成公共资金闲置浪费,削弱对参保者的医疗保障功能外,在管理上和政策方向上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就管理而言,大量资金以不透明方式掌握在管理部门手中,滋生了被挪用、被侵占的土壤和条件,在此领域预防和惩治腐败,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一旦出事,就可能是动辄亿万的惊天大案。就政策方向而言,医保基金长期大量结余,很可能让决策层产生“医保投入已充分到位”的错觉,从而影响政府对医保的正常投入,甚至不排除有关方面制定政策法规,规定可将医保基金挪用投入其他领域。

    巨额医保基金“花不出去”,主要不是参保者的尴尬,也不是医疗机构的尴尬,而是医保管理者和政府部门的尴尬。至于解决办法,关键是政府应切实履行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职能,不断加大对医保的投入力度,以减轻市民、职工和企业参保的负担;大幅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包括提高大病报销最高限额),适时调整医保支付结构,扩大医保对医疗服务和基本药品的覆盖范围;推进医保城乡统筹和全国统筹,提高医保基金在全国范围的流动调度和保障能力,以提高医保基金的支付水平,等等。

    中央已明确,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是下一阶段医保制度改革的方向。坚持这个改革方向,我们就能探寻、完善政府加大医保投入,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率和水平,降低医保基金结余率的治本之策。